适用于高温环境
通过调整渗氮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表面硬度和硬度分布。与其他工艺(如渗碳)相比,其优势在于变形较小,因为从渗氮温度冷却时没有相变过程。纯度要求和组织均匀性确保即使在大尺寸下也能具有均匀的机械性能。
产品智能选型工具
Search & filter
通过调整渗氮参数可以产生不同的表面硬度和硬度分布。与其他工艺(如渗碳)相比,其优势在于变形较小,因为从渗氮温度冷却时没有相变过程。纯度要求和组织均匀性确保即使在大尺寸下也能具有均匀的机械性能。
我们为各种应用和部件提供定制的渗氮钢。生产在电弧炉中进行,随后在钢包炉中精炼。钢材可以铸造成钢锭或连铸坯。
可以使用电渣重熔炉(ESR)和真空电弧自耗炉(VAC)进一步获得具有高度组织均匀性和纯度的优质渗氮钢。ESR 去除非金属夹杂物,而 LBV 确保特别纯净的状态。
我们的 Nitrodur 渗氮钢用于各种应用:
该钢提供定制的强度范围、韧性和热成形性。冷成形性和可加工性取决于分析和微观组织形成,可以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进行优化。Nitrodur 的质量通过高工艺可靠性和现代设备在熔炼、精炼、连铸、热成形和热处理以及先进的测试设施中得以保证。
渗氮作为一种改善部件表面性能的方法,特别是在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方面
渗氮是一种重要的热化学工艺,其中氮被引入工件的外层。氮碳共渗涉及氮和碳的引入。氮在铁素体固溶体中溶解度较低,以氮化物形式析出,形成封闭的氮化物层。随后是扩散区,它硬化了钢基体。
渗氮温度通常在 350 °C 至 590 °C 之间,以实现氮扩散。渗氮层厚度可达 500 μm,硬度值 > 1000 HV。由于没有体积变化,变形风险较低。根据 DIN EN 10085:2001-07 标准的渗氮钢用于此类工艺。
氮通过吸附、吸收和扩散转移。外层的化合物层表现出孔隙,而扩散层则增加强度和耐磨性。条件和材料选择的变化影响层结构。从扩散层到核心硬度的过渡是平滑的。
淬火和回火过程中的回火温度影响硬度和回火抗性的增加。合金元素如铬、铝、钼和钒影响表面硬度。含铝钢倾向于形成氧化物,这可能会阻碍氮扩散。
渗氮层的质量取决于均匀、细晶粒的基本结构。回火状态通常比退火状态更好。较高的合金含量会增加表面硬度和残余压应力,但会损害氮扩散和可达到的硬度。
热化学渗氮工艺
气体渗氮和气体氮碳共渗是在 450 °C 至 590 °C 温度下进行的热化学工艺。气体渗氮侧重于氮在表层的释放,而气体氮碳共渗还引入碳。氧氮化使用氧气来强化该过程。这些工艺能够实现多种层结构和硬化深度,适用于不同的部件尺寸,但由于使用易燃气体,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
等离子渗氮和氮碳共渗在 350 °C 至 590 °C 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正离子撞击部件并确保表面清洁。然后加热工艺,脉冲放电提高工艺均匀性。特殊的辉光放电技术可实现均匀的渗氮层。这种等离子工艺能够实现精确的层构建、最小的尺寸变化和低粗糙度。然而,部件的放置需要精确安排,因为等离子体无法穿透小于 0.6 mm - 0.8 mm 的间隙。
在盐浴氮碳共渗中,部件在 570 °C ≤ T ≤ 590 °C 的熔盐中浸泡 30 至 120 分钟,然后淬火。该工艺产生具有高耐磨性的涂层,并提高疲劳强度。处理步骤包括预清洁、预热、氮碳共渗、冷却/氧化和清洗。该工艺具有抗干扰性,可实现高批量密度。然而,它不适合无碳扩散的纯渗氮。化合物层厚度与扩散深度之间的比例只能有限地变化。
我们提供将制造的部件在我们自己的硬化车间进行热化学热处理的选项——无论是通过气体渗氮、碳氮共渗还是氮碳共渗。气体渗氮在短期和长期渗氮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适用于尺寸为 900 x 600 x 600 mm 的部件。等离子渗氮适用于约 1200 x 1900 mm 和 800 x 1300 mm 的批次。我们可以处理直径为 5.5 mm 至 900 mm 的钢材。
除了工程钢外,我们还生产不锈钢和工具钢,它们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渗氮处理。